关於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常见疑问

关於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常见疑问

常见的精神科药物有哪几类?

常用的精神科药物包括抗抑鬱药、抗思觉失调药、情绪稳定剂、镇静剂和安眠药等。然而,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实际上并不够精确。例如,用於治疗抑鬱症的药物也可用於焦虑症;第二代的抗思觉失调药亦发现对躁狂抑鬱症有疗效。

 

服用药物须知
应要 不要
  • ✅ 严格遵从医生的指示
  • ✅ 详细阅读药物标籤
  • ✅ 服药前,清楚药物的名称、服用剂量及次数等
  • ✅ 留意药物之剂量、功效、禁忌和副作用
  • ✅ 妥善储存
  • ✅ 完成整个疗程
  • ✅ 如对药物存疑或產生副作用,应与家人商讨并向医护人员提出
  • ❌ 擅自改变服用剂量及次数
  • ❌ 擅自停止服用
  • ❌ 与酒精饮品服用
  • ❌ 将药物放入其他药瓶内
  • ❌ 没有遵从医生指示下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 ❌ 当忘记服药时,擅自同时服用两剂
  • ❌ 向医生隐瞒服药的情况

 

如何处理药物的副作用?
新一代药物副作用较少

每一种药物,无论是中药或是西药,都会有副作用。每一种药物出现的副作用可以多达数十种,这反映了副作用的出现是因人而异,而常见的副作用通常只有几种,其餘的都不太常见。在精神科药物方面,近年新一代精神科药物在减低副作用方面已大大改善。

副作用可控制及慢慢适应

有些副作用会随著身体慢慢适应药物而消退,例如有些患者服用抗抑鬱药初期 (大约首一星期)的紧张及食慾不振情况会有所加剧,但这些不适大多会逐渐消退。

亦有些副作用是可以用其他方法处理,例如增加「代谢综合症」的风险是第二代抗思觉失调药的其中一种副作用,这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体重增加,只要患者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适量运动和控制饮食,这些风险是可以减低的。

向医生反映 调校药物分量、服药次数及时间

患者应向医生详细描述服药后的不适,医生会判断这些不适是否由於副作用, 属於该精神病的徵状,还是由於其他疾病所引致。

害怕副作用而完全拒绝服药是一种不智的做法。虽然有些副作用是无可避免, 但是医生会和患者商讨,平衡病发的风险及副作用的害处,而决定选择那一种药物治疗。医生亦可透过调校药物的分量、更改服药次数及时间,以减低药物的副作用。

 

為甚麼精神病「好番」后还要食药?
精神病属长期病患 持续用药有助巩固康復

在精神病康復的概念中,很多人误解「药物治疗」的角色。这个误解很普遍, 原因是在很多「短期病」,例如肺炎,患者只需要服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当感染已被消除时,患者便不需要继续服药。

对於精神病患这种「长期病」来说,很多时即使病徵完全消退,而患者已重拾状态去应付工作及生活,但精神科医生会建议继续药物治疗一段时间 (為期数 月甚至数年)。原因是即使同一药物,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角色都不同,在病徵已医好后,药物的角色便转為「巩固康復」,以减低復发的风险。

*陪我讲‧话你知─停药后的復发风险

以思觉失调為例,根据医学文献停药后一年的復发机会有77%,而停药后两年的復发机会更高达90%。所以,在未諮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停药是十分危险。其实精神病患就好比暴风雨,康復后的持续治疗 (Maintenance Therapy) 正正担当著一个预防角色,以防范下次暴风雨的来临。

 

如果患者拒绝服用药物,家人应该怎麼做?

请谨记不要批评患者。尝试找出患者拒绝服药的原因,例如出现副作用或对药物存疑等。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加上医护人员对药物治疗的解释至关重要。如果患者仍拒绝服用药物,请向医疗人员求助。

 

如何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医生在处方药物的时候,会站在患者立场去考虑,例如尽量把药物安排在晚上 一次过服用。但遇到较為复杂的情况时,患者便需要在日间的不同时间服药。一 些既简单又能确保按时服药的方法包括:

  1. 準备药盒
  2. 在手提电话上设置提示响声
  3. 尝试把服药与一种生活习惯掛勾,例如在每早刷牙前服药

除处方口服药物外,医生也可考虑处方药效更长效、副作用更少的针剂。

 

 

 

 

参考资料来源: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葵涌医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