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际幸福日 实践关怀与分享
|
每年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今年活动以「关怀与分享」為主题,鼓励大家融入群体,多关心身边的人,建立连结。衞生署健康促进处高级临床心理学家何宗伟表示,研究显示,多与人互相关心及支持,能建立幸福感及快乐感,同时提升精神健康,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关怀,耹听他人分享,共建幸福社区。 他解释,研究指出,与人建立良好关係能带来持续而长久的快乐,不仅可提升个人的自尊感及满足感,亦可增强对群体的归属感。他续称,这些情感元素不仅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及支持,还能增强个人抗逆力。 要在生活中实践关怀与分享,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表达欣赏 真诚地讚赏并肯定他人的努力,能让对方感到被认同,从而促进良好关係,减少孤独感。例如用心发掘他人的优点,透过言语、短讯或行动表达欣赏,避免只着眼对方的不足之处。 2. 耐心聆听 以尊重、开放和关心的态度聆听他人,鼓励对方积极表达想法,建立理解及信任。例如给予对方足够时间表达想法,接纳对方的感受,避免在互动时分心或过早作出评论。 3. 正面分享 分享具鼓励性和啟发性的讯息,能散发「正能量」,令人感到鼓舞。例如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愉快经歷,或转发乐观积极的名人语录,也要避免胡乱地传播让人感到不安的讯息。 4. 与人联繫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繫,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不仅增进情谊,还能建立社交支持。例如多主动与家人分享感受、安排家庭活动,或不时邀请朋友相聚,享受和创造更多愉快的共同经歷。 #鼓励大家响应支持 他表示,国际幸福日不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更是个机会,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爱他人、分享快乐。他鼓励大家响应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关怀与分享」,共建幸福、包容且具抗逆力的社区。 撰文:何宗伟 (衞生署健康促进处高级临床心理学家) |
文章转载︰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