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自己或家人有否出現持續的情緒困擾

疫情下面對經濟困境適當方法處理精神壓力

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對香港經濟民生造成打擊。有醫生及心理學家指出,如市民正面對經濟、失業等困難,感到持續壓力,並出現睡眠困擾、情緒低落、擔憂、脾氣暴躁等情況,甚至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念頭,應盡早尋求醫護人員或社工協助,有助走出困境。

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鍾燕群表示,持續壓力下,可能會影響精神健康,並出現睡眠困擾 、胃口改變 、腸胃不適、痛症增加等情況,情緒方面亦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擔憂、易怒、脾氣暴躁,並出現不願起床、失去主動性、不願與人溝通和接觸、飲酒、吸煙、賭博增加或濫藥等行為。

進修或參加職業再培訓

她鼓勵當事人避免採取消極思想,以免出現情緒困擾,應盡量保持積極思想,以耐力和靭力面對困難和挑戰。她呼籲當事人千萬不要因待業而感到羞愧、認定沒有將來、覺得自己沒用等想法,並採取正面想法,例如視現時為「過渡時期」,心存希望,以克服逆境的動力和信心。

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黃凱基醫生鼓勵市民先嘗試在不同渠道尋找工作,除了瀏覽招聘廣告外,亦可透過勞工組織、招聘中介或透過親友介紹來增加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另外,亦可考慮嘗試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職位或自僱、兼職和或臨時性質的工作,渡過這個全球面對的經濟難關。市民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技能和經驗會否在某程度上適用於其他行業,從而讓自己求職時增加機會。此外,因生活需要或個人愛好而得到的技能和經驗,例如照顧他人、修理物品,有時也可以帶來就業機會。市民亦可趁機會進修或參加職業再培訓,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是一項我們終身受用的投資,對現在或將來也非常有用。

轉換家庭角色

另外,他亦鼓勵市民不妨讓家人了解所面對的經濟困難,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調換家庭角色或崗位,若配偶或其他家人能夠先找到工作,自己可否代替對方在家照顧老幼、負責做家務,照顧家人的起居生活。 另外,我們亦可尋求長輩或其他親友的協助,例如幫忙照顧停課的子女,減輕壓力, 共同渡過這個過渡性的時刻。

若經濟困難持續,有需要時可申請經濟援助,並留意自己或家人有否出現持續的情緒困擾,如有疑問,盡早尋求醫護人員或社工的協助。

如欲了解更多與疫情相關的精神健康資訊,可瀏覽 「2019 冠狀病毒病和精神健康」專頁 : https://shallwetalk.hk/zh/news/covid-19-and-mental-health/。

文章轉載︰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