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0世界預防自殺日

專家籲關注抑鬱症及早辨識尋協助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數字,每40秒便有一人死於自殺,為引起公眾關注問題,世衞與國際預防自殺協會將每年9月10日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何宗偉表示,有研究顯示抑鬱症與自殺有密切關係,逾半數自殺死亡個案均曾受抑鬱情緒或其他精神病患困擾。他呼籲大眾多了解抑鬱症,及早辨識患者,盡早提供協助。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情緒病,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本港約有3%年齡介乎16至75歲的華裔人士受抑鬱症困擾。他亦留意到近年本港疑似患上抑鬱症的比率有上升趨勢,並估算本港可能有數以十萬計的市民正受抑鬱症困擾。

病徵受文化背景和年齡影響

他表示,抑鬱症有別於短暫的情緒低落,它可以長期困擾患者,並嚴重干擾日常生活。患者的思想往往會變得不由自主地悲觀,行為也變得失去動力,難以單靠自己去處理。早期的病情若得不到適當的控制,病情惡化及引發其他精神病患問題的風險也會增加,當中包括酗酒及濫用藥物。

他亦指出,抑鬱症會嚴重損害患者的精神健康,造成長期的情緒低落、失去對生活的興趣和動力,並干擾他們在學業、工作及其他日常生活上的表現與人際關係,甚至構成自殺風險。

他續稱,抑鬱症的主要病徵包括情緒持續低落、傷心、過分內疚或暴躁易怒等。患者容易感到疲倦、失去精力、胃口大減或暴增、體重明顯變化、睡眠困難或嗜睡等問題。另外,他們的反應亦會變得遲滯、無法集中、難作決定、產生覺得自己無用、過度自責、自尊感低落、無助、將來沒有希望、出現自殺念頭等負面想法。患者亦會放棄以往喜愛做的事、無法享受生活樂趣、行動變得遲滯、過分沉默或坐立不安、愁眉苦臉、容易哭泣或疏遠別人、自殘、有自殺的想法甚至付諸行動。

不勉強患者講出難處

抑鬱症的病徵亦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年齡影響而有所差異。有研究指,有些華裔患者較多投訴身體不適 ,例如投訴頭暈、胸口翳悶或沒有精力,而非直接說出情緒低落。相對成年患者的典型情緒低落和沒有動力,有些兒童及青少年的抑鬱症患者又會出現經常發脾氣甚至破壞行為,例如打架、逃學等來展現情緒困擾。

他鼓勵大眾加以留意,若自己或身邊的人持續出現以上的病徵超過兩星期,影響正常生活,便需要盡快尋求醫護人員協助。眾多的醫學研究證實,藥物和心理輔導均可有效地治療抑鬱症,大部分患者在適切的治療下,病情都出現明顯好轉。所謂病向淺中醫,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有助處理問題。

他亦提醒避免因為抑鬱的徵狀而責怪患者,可鼓勵或陪伴患者去接受治療。他亦建議與患者相處時,若對方不願意便無須勉強患者講出感受及難處,應採取耐心聆聽、諒解和支持態度,協助他們面對困境。另外,我們亦可安排患者過有規律的日常生活,並鼓勵患者維持社交活動,例如與投緣或感覺良好的人接觸。

他亦建議身邊人留意患者病情的變化,例如發現有復發的徵狀或自殺傾向時,盡快向專業人士或致電999求助。他又提醒,支援情緒病患者是長期的挑戰,照顧者也需要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懂得讓自己休息和回氣,再陪伴患者走出困局。

文章轉載︰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