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參加精神健康職場約章

專家呼籲關注職場精神健康

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佔了重要的一環,一般人每天會花大概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上。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鍾燕群表示,不良的工作環境容易令員工產生情緒困擾,甚至精神健康問題,例如壓力過大、失眠、濫用藥物或酒精、焦慮和抑鬱等,嚴重者還會有自殘或自殺傾向。她建議僱主主動了解員工的工作壓力來源,並鼓勵他們參與《精神健康職場約章》,透過活動了解更多職場健康的資訊。 

鍾燕群表示,從不同地區有關工作壓力的研究發現,不良的工作環境除了減低效率,還會影響精神健康。她說,透過工作,人可建立成功感、得到快樂,並且尋找到自我價值及立足點,但不良的工作環境,例如人事問題、歧視及欺凌等,除了影響精神健康,更會引發其他問題。

她舉例解釋不良工作環境的影響,當中包括工作表現、員工適應力會下降、同事關係轉差、缺勤日子增加、生產力降低、對公司歸屬感下降。

主動監察工作壓力來源

她建議僱主多主動關懷員工及了解問題,例如主動監察和處理引致工作壓力的來源,例如過量工作、工時過長、角色衝突、職責及職權分配不清、工作分配不均,避免員工出現與壓力有關的精神疾患。

她亦提出,機構亦應正視並及早處理一些人事上的問題、欺凌、在性別、 殘疾、 種族 、信仰而引致的歧視問題,以免引發員工的情緒困擾,以至精神疾患。

鍾燕群指出,創建健康的工作環境,可以促進員工的精神健康。僱主可提升員工在決策上的參與度,促使他們更積極、並增加對工作的控制感及歸屬感。她亦表示,僱主應善用這些機會,坦誠表達所需和提供建議,多認同、讚賞和獎勵積極盡責的同事,以促進勞資關係,良好的工作關係,可增加員工的愉悅和提升他們對工作的滿足感。

採取即時雙向溝通方式

另外,她亦指僱主可採用較直接、坦誠和即時的雙向溝通方式,例如面談或致電,減少使用電子郵件,有助促進了解和關係。休息時,大家不妨主動閒聊工事以外的話題,建立輕鬆愉快的工作氣氛,減低工作壓力。上司亦宜主動關心員工的需要,例如有否面對一些身心病患、家庭、經濟、社交壓力,員工可坦誠分享他們的問題或困難。如有需要,上司可協助員工盡早求助。此外,讓員工清楚知道機構內部和外界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例如熱線號碼和其他求助渠道,令員工可盡早得到協助。

另外,公司亦可向員工提供恆常的訓練課程,例如溝通技巧、抗逆方法、解難技巧或憤怒處理的方法。上司與員工也不妨學習調解衝突的方法,這樣既可避免積怨,又能學懂設身處地,促進彼此的諒解和包容,有利改善工作環境的精神健康。

溝通技巧訓練課程

她亦鼓勵市民多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例如恆常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建立社交網絡,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有助促進精神健康。

對於處理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僱主可定期提供資訊,讓員工認識一些常見的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例如失眠、焦慮、抑鬱,員工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幫助及早識別及處理精神疾患。

她鼓勵僱主及僱員支持職場精神健康,並可登入以下網址參加《精神健康職場約章》:https://mentalhealthcharter.hk/tc/index.html

文章轉載︰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