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關於心理治療的常見疑問

關於心理治療的常見疑問

心理治療是甚麼?
心理治療是建基於心理學理論、以實證為本的治療方法

有別於一般的「聊天」或「吐苦水」,心理治療師都受過專業訓練,能夠運用各種心理治療的概念和技巧協助病人處理困擾。在香港,心理治療一般由心理學家進行,與精神科醫生不同,心理學家並不會向你處方藥物。

 

心理治療是有時限、有目標的面談

在治療的過程中,心理治療師會與你建立相互合作的關係,因應你的需要共同設定治療的目標。療程的長短亦因人而異,視乎病人的治療需要和目標而定。

 

心理治療是一個自我改變和學習的過程

心理治療改變不了過去,也改變不了他人(除非對方共同參與治療),但可以協助你去改變自己。你的改變也可能會令身邊的人對你的態度有所轉變,但這並非治療的最終目標。接受治療是為了學習改變對事物的想法或處理方法,以紓緩困擾和提高應付情緒或生活上各種問題的能力。積極參與和勇於改變,把面談中學到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和練習,例如是在面談以外的時間進行一些共同制定的練習和活動,會對治療有顯著的作用。

以最常見的認知行為治療為例,有研究結果顯示,若患者重複練習治療期間所學到的方法,其腦內便會逐漸形成新的神經網絡。這些新的神經網絡會影響情緒、思想和行為,最後形成新的習慣。情況就好像在一塊草地上走出一條新的小徑來,起初或會感覺到有點困難,但只要持之以恆,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了。

我有甚麼要準備?
定期及依時應診

心理治療會安排於預約的固定時段內進行,所以請為面談預留足夠的時間。定期及依時應診十分重要,遲到會縮短面談的時間,而經常缺席或間歇性覆診亦會阻礙治療進度和影響效果。

 

向治療師坦誠分享

在初次接受心理治療前,感到有些憂慮或猶豫是常見和正常的。為了對你作出全面評估和釐清治療期望,在設定治療目標前,心理治療師需要先了解你的困擾與問題,所以在初期的面談中有可能會談及你的家庭、工作,或其他背景資料,討論的過程中或許會引起一些情緒的起伏和勾起負面的回憶。對於某些人來說,要對不太熟悉的人談論私人事情和感受,一開始難免會感到困難或不習慣,你可因應自己的步伐適當地作分享。

 

我已經在服藥,為何還要接受心理治療?

精神健康問題的成因是多樣化的。除了生理方面,亦會受到性格傾向、想法、習慣、行為模式、人際關係等影響。因此,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會針對不同的成因,制定不同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盡快康復。

不同治療方式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處理腦化學物質失衡所帶來的影響 處理由情緒、想法及行為等因素引致的精神健康問題

 

被轉介參與心理治療,是否說明我的病情很嚴重?

獲轉介參與心理治療並非代表你的情況比較嚴重。

心理治療會提供藥物以外的方法處理問題,亦會針對性地處理一些影響病徵的想法、行為等因素。轉介參與心理治療的目的是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更有效地處理病情。按情況而言,心理治療亦有機會加快康復進度以及減低復發機會。

 

心理治療師會否把我催眠?

在電視劇或電影中,很多時候都會出現以催眠代表心理治療的情節。但在現實中,催眠雖然有時會被使用,但並非主流或常見的心理治療方式。

現時,一些常見及以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模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取向心理治療、靜觀認知治療等。這些治療方式是按心理學原則及實證研究發展而成,對不同的精神健康問題都會有其相應的治療原理及方式,如對此有疑問可向治療師提出。

 

心理治療是否等於被動地接受意見?

心理治療並非以單向的指導模式進行,而是一個心理治療師與病人合作的過程,所以你的參與是很重要的。治療師需要透過你的自我觀察,一起制定改善的目標及方式。

每個人的生活模式都不一樣,心理治療師或會向你建議一些處理問題的原則或方法,但只有你才最清楚如何把它們好好融入你的生活中。

 

心理治療是否等於傾訴心事?

心理治療是一種透過談話來進行的治療。不過,它有別於一般的傾訴,心理治療師會針對精神健康問題的病因和病徵,按理論及研究成果,有系統地與你進行討論。治療過程着重參加者對自己情緒、想法的了解,雙方亦會一起定下目標,計劃如何作出改變。因此,心理治療可能會包括分享心事,但並非只是單純的傾訴。

 

我所有的心事是否都會被看穿?

如有需要,心理治療師可能會進行一些心理評估,以了解你的情況及心理狀態,但並不能夠看穿你所有的心事。

在進行心理評估時,心理治療師會按情況有系統地向你搜集資料,又或會運用評估工具(如問卷)等,協助雙方了解你的認知能力、想法或情緒狀況等。整個過程都是在有意識地進行的,而你亦可按個人意願,選擇是否接受心理評估或回答你覺得敏感的問題。

 

陪我講‧話你知 ─與治療師建立互信關係有助治療

無論是在心理評估還是在治療過程中,都有可能觸及一些與負面想法、情緒或是過去不愉快、創傷性的回憶。談論這些話題可能是達成治療目標難以避免的一部分,但對觸及相關話題有所顧慮甚至感到恐懼也是人之常情。心理治療師與求助者之間需要建立信任和具安全感的關係,才能有效地處理這些敏感問題,這個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如果你覺得還沒準備好回答某些問題,可以如實向治療師提出你的顧慮,治療師並不會強迫你透露所有的心事和秘密。

 

見完心理治療師是否會立刻感覺舒服一點?

在心理治療結束後,有時參加者會即時感到負面情緒有所緩解,但這並非必然,甚至有時參加者反而會因治療過程而感到壓力,其實兩者都是正常的反應。心理治療是一個針對長期康復而非立即見效的過程,我們不應以是否立刻感到舒適來判斷某次治療的成效。

 

陪我講‧話你知 ─在心理治療中或需面對不愉快記憶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你提及現時面對的各種壓力或過去不愉快的回憶,討論時亦可能會觸及一些負面的想法及情緒,目的是協助了解及改變現狀。情況就好像處理傷口一樣,過程並不會一面倒的舒適及愉快,觸及傷處時也有可能引起痛楚。但長遠而言,好好處理傷口有助復原。此外,治療師在會面結束之前亦可以使用一些放鬆技巧幫助緩解會面中帶起的負面情緒,令來訪者可以較為安心地離開。

 

心理治療師會否幫我解決問題?

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並非直接幫你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但如果問題與治療目的相關,治療師可以幫你分析你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心理治療的作用在於讓參加者了解及改變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應對方式,從而在治療結束後亦能不再受困擾。

如果遇到非常危急及需要即時處理的情況(比如難以抗拒的自殺想法),請立即尋求緊急協助。

 

我不認同治療師的意見,沒做到治療師要我做的事,怎麼辦?
無須過分擔心或自責

若希望在心理治療中獲得更大益處,就需要積極參與和配合治療。如果心理治療師有給予你一些練習,亦應盡力完成。然而心理治療過程未必是一帆風順的,好的改變不是一下子就能達成,你可能會對治療師的某些建議心有抵觸,或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一些“功課”或目標,這都是心理治療中常見的反應,無須過分擔心或自責。

 

坦誠告訴治療師

如果遇到以上情況,或者有其他對治療過程的疑問,最好的辦法是在面談中如實提出,跟治療師一起探討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式。求助者的真誠反饋,無論正面負面,都有助於推動治療的進展。但如果選擇隱瞞、逃避問題,或是期望單靠短暫的傾談便能看到成效,不願在會面時間以外作出改變,心理治療師將難以有效地幫助你紓緩困擾。

 

 

 

 

參考資料來源: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網站